和翁常之

和翁常之朗读

八尺蕲州桃竹簟,坐来疑是水侵裳。
垂杨叶下闲吟久,又与鸣蝉共晚凉。

下载这首诗
(0)
诗文主题:垂杨
相关诗文:

和翁常之译文及注释

《和翁常之》是宋代徐照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景色宜人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在闲适环境中的惬意心情。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桃竹簟长八尺,像是坐在上面的人会以为水已经漫过了衣裳。在垂柳的树叶下,我闲散地吟诗已经很久,与鸣蝉一起享受晚凉。

诗意:
这首诗以作者和翁常之的名义写成,描述了一个安静而宜人的环境。桃竹簟是一种以桃木和竹子编制而成的凉席,长达八尺,使人感觉仿佛坐在上面已经被水浸透了衣裳。垂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常用来描绘清凉、自然的意象,而鸣蝉则象征着夏天的丰收和丰富的生命力。诗人在这个环境中静静地吟诵诗歌,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感受着夏日的余凉。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清新的语言描绘了一个优美的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在其中的惬意心情。诗中的描述充满了意象,如桃竹簟、水侵裳、垂杨叶、鸣蝉共晚凉等,通过这些形象描写,使读者仿佛能够亲身感受到夏日的宁静和清凉。诗人选择了一个宜人的环境,以及其中的几个生动的意象,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恬静、舒适的空间中。诗中的闲适与安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向往,也表达了对宁静时光的珍惜和享受。整首诗以简约而富有韵律感的语言展示了作者的诗意,给人以平和、宁静的感受,读来让人心旷神怡。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在宁静环境中的惬意心情,让读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与和谐。它是一首清新雅致、意境深远的宋代佳作,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安详的境地,引发人们对自然与人文的思考和领悟。

和翁常之读音参考

hé wēng cháng zhī
和翁常之

bā chǐ qí zhōu táo zhú diàn, zuò lái yí shì shuǐ qīn shang.
八尺蕲州桃竹簟,坐来疑是水侵裳。
chuí yáng yè xià xián yín jiǔ, yòu yǔ míng chán gòng wǎn liáng.
垂杨叶下闲吟久,又与鸣蝉共晚凉。

徐照

徐照(?~1211)南宋诗人。字道晖,一字灵晖,自号山民,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家境清寒,一生未仕,布衣终身,以诗游士大夫间,行迹扁及今湖南、江西、江苏、四川等地。宁宗嘉定四年卒。徐照是“永嘉四灵”之一,其诗宗姚合、贾岛,题材狭窄,刻意炼字炼句。他在《山中寄翁卷》中写道:“吟有好怀忘瘦苦”,可见苦吟情状。据叶适说,他是“四灵”中首先反对江西派而提倡晚唐诗的诗人。徐照有《促促词》,通过农民与小吏的劳逸悲欢对比来揭露社会不平,有张籍、王建乐府诗意味,被不少选本选录。但他主要写近体诗,五律尤多。徐照一生有三种爱...

徐照诗文推荐

空山无一人,君此寄闲身。水上花来远,风中树动频。虫行黏壁字,茶煮落巢薪。若有高人至,何妨不裹巾。

官树标牌号,遮阴种已成。井乾人立久,芦密兽行鸣。接洞多空地,居城半是兵。未能忘好古,缺石认题名。

渔师得鱼绕溪卖,小船横系柴门外。出门老妪唤鸡犬,张敛蓑衣屋头晒。卖鱼得酒又得钱,归来醉倒地上眠。小儿啾啾问煮米,白鸥飞去芦花烟。

促促复促促,东家欢欲歌,西家悲欲哭。丈夫力耕长忍饥,老妇勤织长无衣。东家铺兵不出户,父为节级儿抄簿。一年两度请官衣,每月请米一石五。小儿作军送文字,旬...

世事已无营,翛然物外形。野蔬僧饭洁,山葛道衣轻。扫叶烧茶鼎,标题记药瓶。敲门旧宾客,稚子会相迎。

络纬催寒断梦头,一眠双泪枕边流。屏风莫展江南画,寸地能生千里愁。

十年前有约,今却在城居。羡尔能携子,深山自结庐。引泉移岸石,栽药就园蔬。见说高林外,樵人听诵书。

今春北归雁,秋至又南征。冷避燕关雪,暖逢湘水晴。连行冲烧断,并食杂鸥行。沙上无缯弋,相呼一夜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