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书示陈国佐胡元茂四首

杂书示陈国佐胡元茂四首朗读

巨源邦之栋,急士如拾珍。
定知柳下锻,远胜崔史陈。
绝交虽已隘,益见叔夜真。
士要虽衣食,求仁今得仁。
释之与王生,盛美俱绝伦。
吾评竹林咏,未可少若人。

下载这首诗
(0)
诗文主题:益见衣食竹林
相关诗文:

杂书示陈国佐胡元茂四首译文及注释

这首诗词是宋代陈与义所作的《杂书示陈国佐胡元茂四首》之一。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杂书示陈国佐胡元茂四首

巨源邦之栋,急士如拾珍。
定知柳下锻,远胜崔史陈。
绝交虽已隘,益见叔夜真。
士要虽衣食,求仁今得仁。
释之与王生,盛美俱绝伦。
吾评竹林咏,未可少若人。

诗词的中文译文:

《杂书示陈国佐胡元茂四首》

大家国家的栋梁,急需的士人如拾取珍宝。
定当知柳下亲自锻炼,远胜过崔、史、陈等人。
虽然交往已受到限制,却更能见到叔夜真实的品性。
士人虽然追求衣食,如今也得到了追求仁义的机会。
与释之、王生相比,他们的美德都是绝伦的。
我评价竹林的咏史,不可少于其他人。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陈与义给陈国佐和胡元茂写的示诗,表达了对这两位朋友的赞赏和鼓励。诗中以"巨源邦之栋"来形容陈国佐和胡元茂,意指他们是国家的栋梁之才,对国家有重要贡献。"急士如拾珍"表达了他们的才华和价值就像珍宝一样被人们急切地需要和珍视。

接下来,诗人提到自己对陈国佐和胡元茂的评价远胜过当时的崔、史、陈等人,意味着他认为陈国佐和胡元茂的才能和品德更胜一筹。虽然他们的交往受到限制,但诗人认为这种限制更能显示出他们真实的品性,即使面临困境,他们仍然坚持追求仁义。

最后,诗人将陈国佐和胡元茂与释之、王生相提并论,认为他们的美德都是绝伦的,彰显了他们的高尚品质。诗人自称评价竹林咏史,表示自己对陈国佐和胡元茂的评价不亚于其他人。

这首诗词通过褒扬陈国佐和胡元茂的品德和才华,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赞赏和鼓励,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仁义和高尚品质的崇尚。整首诗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赞美和自己评价的谦虚态度,展现了宋代儒家思想中崇尚仁义和珍视人才的价值观。

杂书示陈国佐胡元茂四首读音参考

zá shū shì chén guó zuǒ hú yuán mào sì shǒu
杂书示陈国佐胡元茂四首

jù yuán bāng zhī dòng, jí shì rú shí zhēn.
巨源邦之栋,急士如拾珍。
dìng zhī liǔ xià duàn, yuǎn shèng cuī shǐ chén.
定知柳下锻,远胜崔史陈。
jué jiāo suī yǐ ài, yì jiàn shū yè zhēn.
绝交虽已隘,益见叔夜真。
shì yào suī yī shí, qiú rén jīn dé rén.
士要虽衣食,求仁今得仁。
shì zhī yǔ wáng shēng, shèng měi jù jué lún.
释之与王生,盛美俱绝伦。
wú píng zhú lín yǒng, wèi kě shǎo ruò rén.
吾评竹林咏,未可少若人。

陈与义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陈与义诗文推荐

听雨披夜襟,冲雨踏晨鼓。万珠络笋舆,诗中有新语。老龙经秋卧,岁暮始一举。成功亦何迟,光采变蔬圃。道边闻井溢,可笑遽如许。旧山百尺泉,不知旱与雨。

天入平湖晴不风,夕帆和雁正浮空。楼头客子杪秋后,日落君山元气中,北望可堪回白首,南游聊得看丹枫。翰林物色分留少,诗到巴陵还未工。

沙岸残春雨,茅檐古镇官。一时花带泪,万里客凭栏。日晚蔷薇重,楼高燕子寒。惜无陶谢手,尽力破忧端。

送了栖鸦复暮钟。栏干生影曲屏东。卧看孤鹤驾天风。起舞一尊明月下,秋空如水酒如空。谪仙已去与谁同。

云物澹清晓,无风溪自闲。柴门对急雨,壮观满空山。春发苍茫内,鸟鸣篁竹间。儿童笑老子,衣湿不知还。

云起谷全暗,雨时山复明。青春望中色,白涧晚来声。远树鸟群集,高原人独耕。老夫逃世日,坚坐听阴晴。

霏霏三日雨,蔼蔼一园青。雾泽含元气,风花过洞庭。地偏寒浩荡,春半客竛竮。多少人间事,天涯醉又醒。

萧萧十日雨,稳送祝融归。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一凉恩到骨,四壁事多违。衮衮繁华地,西风吹客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