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临江仙朗读

水远山长何处去,欲行人似孤云。
十分瘦损沈休文。
忍将秋水镜,容易与君分。
试问梨花枝上雨,为谁弹满清尊。
一江风月黯离魂。
平波催短棹,小立送黄昏。

下载这首诗
(0)
诗文归类:临江仙
相关诗文:

临江仙译文及注释

《临江仙》是宋代周紫芝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临江仙》

水远山长何处去,
欲行人似孤云。
十分瘦损沈休文,
忍将秋水镜,
容易与君分。

试问梨花枝上雨,
为谁弹满清尊。
一江风月黯离魂,
平波催短棹,
小立送黄昏。

译文:

水远山长何处去,
欲行人如孤云。
十分瘦损的我,
不忍将秋水镜,
容易与你分离。

请问那梨花枝上的雨,
为何人弹奏满清尊酒。
一江风月使我的心灵黯淡,
平静的波浪催促着小船,
我站在岸边送行,黄昏将至。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离愁别绪的情感,借助江水、山川和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离别的苦闷之情。诗中的"水远山长"表达了离别之际离开的远方,而"欲行人似孤云"则形容诗人在离别时的孤独和无助感。

诗中的"十分瘦损沈休文"描绘了诗人瘦弱的身影,体现了他在离别中的憔悴和心理落寞。"忍将秋水镜,容易与君分"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不舍之情,意味着他不愿意面对镜中的秋水,因为那会使他更容易与爱人分离。

接下来的"试问梨花枝上雨,为谁弹满清尊",通过描绘梨花中的雨滴和弹奏酒杯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离别原因的疑问,同时也表现出他对爱人的思念之情。

最后两句"一江风月黯离魂,平波催短棹,小立送黄昏"展现了诗人在黄昏时分面对离别的场景,江风和月色映衬下,诗人的心灵愈发黯淡,平静的波浪催促着他匆匆离去。

整首诗以离别为主题,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示了诗人对离别的痛苦和无奈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他对爱人的深深思念和离愁之感。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使读者能够感受到离别时的苦闷和内心的孤独,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临江仙读音参考

lín jiāng xiān
临江仙

shuǐ yuǎn shān cháng hé chǔ qù, yù xíng rén shì gū yún.
水远山长何处去,欲行人似孤云。
shí fēn shòu sǔn shěn xiū wén.
十分瘦损沈休文。
rěn jiāng qiū shuǐ jìng, róng yì yǔ jūn fēn.
忍将秋水镜,容易与君分。
shì wèn lí huā zhī shàng yǔ, wèi shuí dàn mǎn qīng zūn.
试问梨花枝上雨,为谁弹满清尊。
yī jiāng fēng yuè àn lí hún.
一江风月黯离魂。
píng bō cuī duǎn zhào, xiǎo lì sòng huáng hūn.
平波催短棹,小立送黄昏。

周紫芝

周紫芝(1082-1155),南宋文学家。字少隐,号竹坡居士,宣城(今安徽宣州市)人。绍兴进士。高宗绍兴十五年,为礼、兵部架阁文字。高宗绍兴十七年(1147)为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绍兴二十一年(1151)出知兴国军(治今湖北阳新),后退隐庐山。交游的人物主要有李之仪、吕好问吕本中父子、葛立方以及秦桧等,曾向秦桧父子献谀诗。约卒于绍兴末年。著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竹坡词》。有子周畴。...

周紫芝诗文推荐

年少登高意气多。黄花压帽醉嵯峨。如今满眼看华发,强拈茱萸奈老何。千垒岫,万重波。一时分付与秦娥。明年身健君休问,且对秋风卷翠螺。

楼上缃桃一萼红。别来开谢几东风。武陵春尽无人处,犹有刘郎去後踪。香阁小,翠帘重。今宵何事偶相逢。行云又被风吹散,见了依前是梦中。

云深海阔。天风吹上黄金阙。酒醒不记归时节。三十年来,往事无人说。浮生正似风中雪。丹砂岂是神仙诀。世间生死无休歇。长伴君闲,只有山中月。

苍璧新敲小凤团。赤泥开印煮清泉。醉捧纤纤双玉笋,鹧鸪斑。雪浪溅翻金缕袖,松风吹醒玉酡颜。更待微甘回齿颊,且留连。

落日在阑干。风满晴川。坐来高浪拥银山。白鹭欲栖飞不下,却入苍烟。千里水云寒。正绕烟鬟。拍浮须要酒杯宽。天与吾曹供一醉,不是人间。

禁烟过后落花天。无奈轻寒。东风不管春归去,共残红、飞上秋千。看尽天涯芳草,春愁堆在阑干。楚江横断夕阳边。无限青烟。旧时云去今何处,山无数、柳涨平川。与...

秋意总关愁,那更与君轻别。从此共谁同醉,恨老来风月。遥知手板笑看云,江边醉时节。应为老人回首,记白头如雪。

前一首,自为之也年少登高意气多。黄花压帽醉嵯峨。如今满眼看华发,强捻茱萸奈老何。千叠岫,万重波。一时分付与秦娥。明年身健君休问,且对秋风卷翠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