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清平乐朗读

炎天畏景。
午漏那堪永。
何苦相仍愁簿领。
短壑清溪牵兴。
瑶台月下曾逢。
何由却睹冰容。
一笑为驱烦暑,故人元是清风。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清平乐译文及注释

《清平乐》是宋代晁补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炎热的夏天害怕美景,
午时的滴漏何时能停止?
何必相互忧虑,心情沉重。
短暗的沟壑和清澈的溪水引发了兴致。
在瑶台的月光下曾有过相遇,
如何才能再次见到那冰一般的容颜?
一笑就能驱散繁杂的烦闷,
那位故人本就如清风一般清爽。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炎炎夏日的不悦和对美景的畏惧之情。诗人形容自己在炎热的天气中感到厌倦,午时的滴漏似乎永远不会停止,使他感到无法忍受。他感叹为何要相互忧虑,让心情变得沉重。然而,短暗的沟壑和清澈的溪水却使他感到愉悦和开心。在过去的某个月夜,他曾在瑶台的月光下遇到过令人难以忘怀的人,但如今却无法再次见到那冰一般的容颜。尽管如此,他相信只需一笑,就能摆脱烦闷和酷热,因为他的故人就如同清风一般清爽。

赏析:
《清平乐》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夏日的厌倦和对故人的思念之情。诗中采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炎热的天气和午时的滴漏,展现了作者在夏天的不适感。然而,诗人在描述清澈的溪水和短暗的沟壑时,情绪却有所转变,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喜爱和对美景的向往。诗人以瑶台月下曾逢的描写,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过去美好的回忆。最后,作者通过一笑为驱烦暑,将故人比作清风,传递了一种心境上的宁静和舒适感。

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展示了作者对美景和故人的思念,通过对比和隐喻的运用,表达了作者在炎热夏天的矛盾情感和对清凉宁静的向往。这首诗词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展示了对自然的敏感和对人情世故的洞察力,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心境和情感。

清平乐读音参考

qīng píng lè
清平乐

yán tiān wèi jǐng.
炎天畏景。
wǔ lòu nà kān yǒng.
午漏那堪永。
hé kǔ xiāng réng chóu bù lǐng.
何苦相仍愁簿领。
duǎn hè qīng xī qiān xìng.
短壑清溪牵兴。
yáo tái yuè xià céng féng.
瑶台月下曾逢。
hé yóu què dǔ bīng róng.
何由却睹冰容。
yī xiào wèi qū fán shǔ, gù rén yuán shì qīng fēng.
一笑为驱烦暑,故人元是清风。

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晁补之诗文推荐

欲上南湖采舫嬉。还思北渚与岚漪。圆荷盖水垂杨暗,鸂鶒鸳鸯总下时。持此意,遣谁知。清波还照鬓间丝。西楼重唱池塘好,应有红妆敛翠眉。

百花含蓓东风里。南园小雨朱扉启。春色一年年。年年花共妍。清谈招隐去。莫认如宾处。华发好风光。林间此味长。

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明年应赋送君诗。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浅酒欲邀谁共劝,深情唯有君知。东溪春近好同归。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人皆爱陈子,新雨尚能来。但使门多客,何嫌室自埃。弓旌无远野,城郭有遗才。底日常侯舍,传声四辈催。

丹碧沉沉虎豹闲,松幢引度九重关。人间未觉浑无路,天上还惊更有山。瑶草红泉供挹酌,金风白露送跻攀。良游自叹平生误,便欲归家鬓已斑。

无计河西寻杜家,海棠空咏去年花。烦君为谢郭少尹,欲买缠头迎犊车。

醉卧符离太守亭,别都弦筦记曾称。淮山杨柳春千里,尚有多情忆小胜。

停舟傍河浒,四顾尽荒原。日落狐鸣冢,天寒犬吠村。系帆凌震泽,抢雨入盘门。怅望夫差事,吴山閟楚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