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题牡丹丛

秋题牡丹丛朗读

晚丛白露夕,衰叶凉风朝。
红艳久已歇,碧芳今亦销。
幽人坐相对,心事共萧条。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秋题牡丹丛译文及注释

《秋题牡丹丛》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晚上牡丹丛中的花瓣被白露浸湿,
凉风吹拂着衰败的叶片,迎接清晨。
红艳的花朵已经凋零,碧绿的芬芳也消失。
两个寂寞的人坐在一起,彼此分享着心事和忧愁。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象,以牡丹丛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忧愁和寂寞。牡丹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之一,代表着富贵、繁荣和美丽。然而,在秋天来临时,牡丹的花朵凋零,叶片凋零,原本繁茂的景象逐渐衰败。这种景象与作者内心的感受相呼应,他感到自己的生活也逐渐失去了昔日的光彩。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凄凉的语言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和作者的心情。通过对牡丹丛的描写,诗中的景物和作者的心境相互映照。红艳的牡丹花已经凋谢,代表着美好的时光已经过去,碧绿的芳香也随之消失,暗示着生命的凋零和岁月的流逝。两个幽人坐在一起,彼此对望,共同面对着心事和忧愁,揭示了作者内心的孤寂和沉思。

这首诗以牡丹丛为背景,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象,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岁月的蹉跎。它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将自然景物与人的内心感受相结合,给人一种凄凉、萧条的情感体验。诗人白居易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化,同时也折射出自己内心的忧愁与寂寞,引起读者对生命和时光流转的深思。整首诗虽然篇幅不长,却通过简单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营造出浓郁的秋意和凄凉的氛围,给人以深深的触动。

秋题牡丹丛读音参考

qiū tí mǔ dān cóng
秋题牡丹丛

wǎn cóng bái lù xī, shuāi yè liáng fēng cháo.
晚丛白露夕,衰叶凉风朝。
hóng yàn jiǔ yǐ xiē, bì fāng jīn yì xiāo.
红艳久已歇,碧芳今亦销。
yōu rén zuò xiāng duì, xīn shì gòng xiāo tiáo.
幽人坐相对,心事共萧条。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诗文推荐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

一泊沙来一泊去,一重浪灭一重生。相搅相淘无歇日,会教东海一时平。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2]能不忆江南。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随波逐浪到天涯,迁客西还有几家。却到帝都重富贵,请君莫忘浪淘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