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还天目

送僧还天目朗读

瓶锡乱峰西,藤罗尽掩扉。
山藏翠微寺,僧向白云归。
梵寂风学声,祥深雪到衣。
想曾行道处,猿鸟共忘机。

下载这首诗
(1)
相关诗文:

送僧还天目译文及注释

《送僧还天目》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宋无。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瓶锡乱峰西,
藤罗尽掩扉。
山藏翠微寺,
僧向白云归。
梵寂风学声,
祥深雪到衣。
想曾行道处,
猿鸟共忘机。

中文译文:
装满瓶子和行李,僧人穿过峰峦向西。
藤蔓挂满门户,将寺院完全掩盖。
山中隐藏着一座翠绿的小寺庙,僧人们朝着白云归去。
清净的佛寺中飘荡着悠扬的风声,吉祥的氛围如雪一般洁白衣衫。
回想起曾经修行的地方,猿猴和鸟儿一同忘却了尘俗之机心。

诗意和赏析:
《送僧还天目》描绘了一幅僧人归途中的景象。诗中的寺庙位于山中,周围山峦交错,景色壮丽。寺庙被藤蔓所掩盖,给人一种隐秘的感觉。诗人通过描写山寺的环境营造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僧人们离开了这个美丽的地方,沿着山脉向西归去。佛寺中飘荡着悠扬的风声,给人一种梵音的感觉,让人心生宁静。诗人用“祥深雪到衣”来形容佛寺的纯净和寺僧的高洁。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修行之地的回忆,猿猴和鸟儿也在那里忘却了尘俗之事,与僧人们一同追求心灵的宁静。

整首诗以景物描写为主,通过描绘寺庙、山峦和自然风景,展现了佛教修行者的归途和内心追求。诗人运用细腻的描写手法,营造出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给人以美好的想象和心灵的抚慰。诗中融入了佛教的元素,以山寺为背景,表达了对清净和禅悟的向往。读者在赏析这首诗时,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祥和,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和追求。

送僧还天目读音参考

sòng sēng hái tiān mù
送僧还天目

píng xī luàn fēng xī, téng luó jǐn yǎn fēi.
瓶锡乱峰西,藤罗尽掩扉。
shān cáng cuì wēi sì, sēng xiàng bái yún guī.
山藏翠微寺,僧向白云归。
fàn jì fēng xué shēng, xiáng shēn xuě dào yī.
梵寂风学声,祥深雪到衣。
xiǎng céng háng dào chù, yuán niǎo gòng wàng jī.
想曾行道处,猿鸟共忘机。

宋无诗文推荐

纪草成春服,汲湘供晚炊。人间风浪险,醉裹岁曾知。

月照芙蓉水殿秋,仙韶一曲秦凉州。高皇尚爱梨园舞,宣索当年菊部头。

天女织织罢散花,婴儿一掌玉藏瑕。寒生钩弋两三指,春屈柔荑四五芽。骸垢有苍虏起粟,臂风无力长麻。老夫技养烦消遗,休忤仙姑打察家。

一枝倾国又倾城,笑量香腮百媚生。湘浦二妃窥宝镜,星宫双六下银泓。金波影俪婵娟巧,玉露心分沈瀣清。曾向鸳鸯屏上看,野花空得全叹名。

罢朝轻辇驻花边,催唤黄门住静鞭。三十六宫人笑语,上前争索洗儿钱。

花影玲珑满绣林,自调绿绮背红窗。惆怅佳期学弘线,七条请怨不成双。

金定咽沪莲花梁,银箭浮迟迟鸟泣。知更阿蓝罗袜冰,暝对星河玉阶立。内官唱漏催晓筹,芙蓉梦破燕支愁。起来汝罢窥绣户,三十六院残烛幽。建章风傅凤吹远,翠华晨...

九龙争珠战渊底,洪涛万丈涌山起。鳄鱼张口夺灵齿,含射人毒如矢。宁登高山莫涉水,公无渡河公不可止。河伯娶妇蛟龙宅,公无白壁献何伯,恐公身为泣珠客。公无渡...